日潮 Wind And Sea x AAAMYYY 全新合作系列发布
该研究团队由以色列本古里安内盖夫大学、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和法国国家太阳能聚光系统研发实验室Promes的科学家组成。
陕西省西安市12月25日,西安市工信局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告》,提出:1)对新进入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2.提高部分领域补贴标准学校、社会福利场所等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用户项目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元(含税)。
(二)在区内实施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热泵、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项目的,按照实际投资总额的20%给予项目实施单位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上海市 6月,上海市发改委和财政局也发布了新版《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明确了2020年和2021年的光伏补贴政策。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必将是光伏大发展之年。2)对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建成并网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自并网次月起给予投资人0.1元/千瓦时补贴,连续补贴5年3)对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建成运行的光伏储能系统,自项目投运次月起对储能系统按实际充电量给予投资人1元/千瓦时补贴,同一项目年度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单个项目最高奖励金额为200万元。
以2020年计起,单个项目最高享受补贴时间为6年。2020年内完成备案并开工、2021年6月底之前建成并网的项目,可享受2020年的奖励标准。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深入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在总结十三五工作成绩时,青海省报告作如下总结:海南、海西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双双跃上千万千瓦级台阶青直流工程启动送电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九成、全国领先百日绿电三江源再创世界新纪录全国首个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园投运在2021年工作重点环节,青海省提出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的发展目标,其中有着力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的工作安排。发展环境治理和绿色制造产业,推进钢铁、建材、电镀、石化、造纸等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加快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山西省:构建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产业链煤炭大省山西省在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时,在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节也提到光伏。
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发展节能环保、风光水电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2021年工作重点环节中,提到明确规定草原重要生态功能区不再新上矿业开发和风电、光伏项目,已建项目有序退出,具体内容如下:把保护草原、森林作为首要任务,明确规定草原重要生态功能区不再新上矿业开发和风电、光伏项目,已建项目有序退出;停止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矿山企业开采勘探活动;提高露天矿治理标准。加强细颗粒物、臭氧、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严控高耗能产业规模和项目数量。
实施节水行动方案,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8%记者从业内得到的反馈显示,光伏玻璃供应紧张的状况有望在今年下半年缓解,不过,届时可能会出现结构性问题。疯狂的光伏!动不动百亿扩产,更有股票疯涨600%!腥风血雨将至?6大企业出货量超全球需求!过剩危机真来了... 在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引领下,光伏行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当然,组件环节会否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般的客户争夺战同样值得关注,因为,按照行业统计,相较于2020年,2021年六大组件企业(隆基、晶科、晶澳、天合、阿斯特、东方日升)的出货目标基本呈现翻倍增长,六家企业合计总目标就已经超过了170GW。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扩产计划被密集抛出,近日,中环股份(26.660,-1.04, -3.75%)宣布拟在宁夏投建50GW单晶硅片,福莱特(34.970, -0.28,-0.79%)在不久前也表示要新投资5座光伏玻璃窑炉,总的来看,这一轮扩产潮涉及产业链的方方面面。然而,新势力企业尚未羽翼丰满,中环股份最近的一笔大规模扩产计划就令市场为之震动。
一家电池厂商人士向记者说道。兴业证券(8.110, -0.08, -0.98%)就此表示,根据2021年国内硅片需求情况及硅片行业的成本曲线,预计明年硅片的价格中枢将在2.67元/片附近,下降20%左右。
硅片谨防过剩危机2020年,光伏行业的一大亮点就是涌现出不少新势力企业,其中,硅片环节尤其引人关注。硅片产能短期过剩的风险已经显而易见,一场价格战似乎随时都将来临。随着更高转换效率、更大功率产品的面世,电池、组件环节可能会出现结构性的供需不平衡。按照中环股份的计划,公司拟在银川经开区建设50GW(G12)太阳能(5.550, -0.22, -3.81%)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额预计120亿元。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向记者表示,在2021年光伏国内新增60GW装机,全球新增160GW的前提条件下,硅料市场在上半年呈现阶段性供应过剩,需求有望在2季度达到低点;不过,下半年市场会再次呈现供不应求,价格可能出现快速上涨。关于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业内通常看好异质结、TOPCon等方向。
大硅片的应用推动了大功率组件不断推陈出新,天合光能的规划是,210mm大尺寸电池产能在2021年底占比将达到70%左右,而这些电池产能必然用于制造更大功率的组件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环股份上调了部分硅片产品价格,其中,M6、G1尺寸与前期价格相比上涨0.1元/片,G12尺寸上涨0.12元/片。
福莱特也于近期决定投资约43.5亿元,在凤宁现代产业园建设5座日熔化量1200吨光伏组件玻璃项目,该项目预计2022年陆续投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形成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扩产背后,既有行业容量增加的有利因素,也有企业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的盘算。
去年下半年以来,硅料供应紧缺的现象愈发突出,价格也从6万元/吨的低点冲高至9万元/吨以上,涨幅超过50%。但需要注意的是,警惕行业无序扩产的声音正越来越多,作为最激进的一个环节,硅片的过剩风险愈发突出,机构预计,明年硅片均价或将下降20%;电池与组件的扩产同样激进,以至于六大组件企业2021年的合计出货量目标超过了今年全球的潜在需求。
电池与组件环节的扩产计划更多的来自于2020年,根据通威股份(45.590, 0.59, 1.31%)去年2月披露的三年发展规划,2020年公司电池产能达到30GW~40GW、2021年要达到40GW~60GW;去年8月,爱旭股份(15.150, -0.61, -3.87%)公告称,拟通过浙江爱旭投资建设义乌四期、五期年产10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公司预计2021年末的硅片产能可达30GW左右。中环股份的涨价虽然有些突然,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季度,单晶硅片产能尚未大量释放,供需依然偏紧,当下市场行情不支持立刻降价。上机数控与京运通都是由设备制造转向硅片生产的,两家公司硅片产能扩张的同时,长单合同纷至沓来,近期,上机数控累计获得305亿元硅片订单,京运通获得长单约168亿元。
伴随扩产与大单加持,2020年,上机数控、京运通股价涨幅分别达到了623%和243%。从硅料端来看,硅料供应商的扩产计划一直存在,但由于硅料属于化工产品,扩产周期相对较长、安全生产要求高。
硅料、玻璃仍显紧缺当然,整个光伏产业链中也有异类,硅片、电池、组件环节虽然大规模扩产,但仍可能受制于硅料与光伏玻璃等环节的供应不足。一期为10GW电池和6GW组件项目,拟投资总额60亿元;二期拟投资总额40亿元。
今年1月,东方日升(13.630, -0.68, -4.75%)签订新型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金坛基地二期)项目合作意向书,公开资料显示,本次合作主要系东方日升拟在东方日升常州原有厂区内建设年产4GW以上新型高效光伏电池及6GW以上新型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去年四季度,上机数控(176.980, 13.99, 8.58%)旗下的弘元二期8GW硅片项目投产,加上此前已投产的一期5GW项目,合计产能13GW。
例如福耀玻璃(57.450, -1.54, -2.61%),公司在H股配售计划中表示,一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光伏玻璃市场,其他的新进入者还包括旗滨集团(11.990, -0.25, -2.04%)等。难道硅料与光伏玻璃制造商没有扩产计划吗?实则不然,只不过由于扩产周期不同以及政策限制等因素,这两个环节扩产进度相对较慢。电池、组件面临技术革新硅片的下游,电池、组件环节同样扩张步伐迅速,举几个例子,晶澳科技(38.430, 0.98, 2.62%)近日公告称,拟在扬州经开区投资建设电池和组件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但实际上,除了上市公司以外,不少非上市企业也正磨刀霍霍,1月18日,江苏美科35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签约;1月29日,高景太阳能5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开工奠基。
记者从业内得到的反馈显示,光伏电池技术正迎来新旧替代的拐点,光伏行业里,三年就会出现一个大的更替,PERC电池是2017年出来的,现在眼看着PERC即将面临下一个新技术替代的时间节点。从这个角度来看,电池、组件环节扩产的不确定性更多的来自于技术的更迭,包括电池从P型转向N型、大硅片的应用以及大功率组件的普及程度。
从专业机构的最新报价来看,上周,3.2mm镀膜光伏玻璃的均价为43元/平方米,而2.0mm的均价为34.5元/平方米,价格延续了去年末以来的高位运行态势。虽然PERC电池的生命周期还不会很快结束,但业内不少电池企业已经转向其他新技术,例如,记者从爱旭股份了解到,公司2021年的新增电池产能将不再采用PERC技术,而是其他技术路线。
中环股份表示,该项目将扩大规模效益、提效降本,项目建成后,公司单晶总产能将达到135GW以上。对于硅片环节的急速扩张,已经有不少行业专家及协会呼吁市场保持冷静,不要冲动扩产。